科恩兄弟《醉鄉民謠 Inside Llewyn Davis》


投稿者:緣希



《醉鄉民謠 Inside Llewyn Davis》改編自美國民謠歌手戴維.範.洛克 Dave Van Ronk 的回憶錄《The Mayor of MacDougal Street》。這部電影能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欣賞電影時可以聽到幾首民謠,當中的《500 Miles》更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民謠,每次旅途中都會想到這段歌詞:

“Not a shirt on my back 如今我衣衫襤褸
Not a penny to my name 一文不值
Lord, I can't go back home this a way 我怎能這樣回家去”

編註:歌很好聽,讀完後可以聽聽《500 miles》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AZJAzCshN4

離開家的一公里、二公里、三公里……歌詞簡單,輕輕撥動吉他弦卻唱出了遊子的心聲。這部電影沒有我想像中優美,不喜歡過於粗俗的對白,主角性格也不討人喜歡,但是現實就該如此,沒有夢想般美好。

這部電影不像其他熱血澎湃的音樂劇,最後也沒有夢想成真。從開始到結束,我只看到落魄與各種不如意,在寫實和平淡中感受生活裡的小確幸,還有幾位願意幫助他的朋友和旅途中遇見的路人,以及貓。

電影故事是講述民謠歌手經歷了拍檔自殺身亡,生活和事業不如意,種種原因導致他落魄地到處遊走尋找一絲希望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有雷分享——————

故事的開始是個懸念,觀眾並不知道為什麼主角會挨揍,然後就展開了主角落魄的尋夢之旅。沒有穩定收入,沒有固定的住所,靠著幾位同是喜歡音樂的朋友幫助,以及一路上遇見的路人,在艱辛中又很幸運地抵達夢想的目的地,可能是錄音室,也有可能是芝加哥的舞台。只是有些人的夢想沒有辦法實現,於是主角最後又回到酒吧繼續唱著小眾的民謠。

主角的夢想看似很簡單,想找個可以用興趣維生的工作,無奈處處碰壁,大多數的失敗看在我眼裡是因為不願意向現實屈服,不想唱那些聽著很胡鬧的歌曲、不想娛樂他人、不想成為和音等等。像極了我們的生活和夢想。

夢想是什麼東西呢?

我喜歡電影中有段情節是他跟朋友同是舊情人辯論著 “夢想和生存”。究竟是落魄地追求夢想比較高尚,還是為了生存而向現實俯首是必須的?每個人都有他們的選擇。

從紐約城市去芝加哥,經濟拮据和無貴人引領的主角只能選擇共車方式,然後遇到莫名其妙的陌生人,聽著他們的故事,經歷意想不到的事情,越是接近芝加哥,卻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裡走。好不容易來到芝加哥劇場,負責人一句 “這看起來不怎麼賺錢”,加上他不願意屈服,就這樣無奈回到紐約重新開始。

主角被逼找份安穩的工作,住無定所的他必須把東西寄放在朋友住處,回應朋友問及他在這段時間忙著什麼事情時,才意識離別的幾天時間裡他彷彿過了很長的時間。

人生苦短,時間飛快,是夢想拉長了人生的路途。有些人可以用興趣糊口真是萬幸,正當有些人被逼放下興趣投入生活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投稿者:緣希
.
她說:我是喜歡遊走在理性與感性之間的生命記錄者,喜歡記錄每粒細胞至每段生命的故事。曾經從事癌症護理,兼職寫文,偶爾背包旅行拿著手機到處拍照、瘋狂追星也不錯。
.
臉書專頁: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rystalMeowGirl/



#BooKu
#電影裡的人生
#長期徵稿中
#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

《醉鄉民謠》電影預告:https://bit.ly/booku251120